2016-08-11
来源于:湖南省林业厅
位于湖南东部边陲、罗霄山脉下的茶陵,林地面积26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4%,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全国油茶重点县。绿水青山就是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近年来,茶陵新型林业经济体——万樟园林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万樟园林”),在省、市、县等各级林业部门的精心培育下,念好“山”字经,做好“林”字文,将荒山变公园,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荒山变产业,做大林业产业链
自2010年开始,万樟园林将企业自身发展与荒山绿化相结合,流转了严塘镇21个行政村的10万亩荒山。为了让这杂草丛生的10万亩荒山早日披上绿装,万樟园林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将公司发展方向由创建一流园林绿化工程公司转变为建设一个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珍贵树种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
在各级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将以往单一的植树造林模式发展为复合式经营、综合型开发模式,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对此,公司主打生态、特色、高效,确定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发展方向。一产业即发展珍贵树种、名贵花卉;二产业是万亩红蜜柚及黄桃的农产品加工;三产业发展旅游产业。
5年过去了,这种开发模式,让万樟园林的生态产业链初见雏形。如今,公司已投资6.65亿元在4.4万亩荒山上栽植了桂花、罗汉松、银杏、樟树、红豆杉、金丝楠木等珍贵树种820多万株,紫薇、杜鹃、樱花等名贵花卉9600多万株。万亩桂花园、万亩紫薇园、万亩杜鹃园已基本建成、名贵花卉产业、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基本形成。
“万樟把荒山变成公园,做的是生态产业,还带领农民致富。”2014年省长杜家毫视察万樟园林时说,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万樟园林产业规模大、覆盖范围广,做的是生态事业,长远事业,这必将长期带动当地村民持续增收。
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预计到2018年,以花海为主题的森林体验康养旅游及乡村特色休闲旅游将面向市场,打造以花海为特色的旅游精品。
牵手贫困户,为林企树立履责的榜样“高峰”
“万樟有产业,我们就有收入,不会再贫困。”7月8日,在一片杜鹃花苗木种植地里,严塘镇尤最村67岁的陈菊娥正在除草。
扶贫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如何能从根本上根治贫困地区的贫困症结,发挥他们的“造血”能力,这才是根本之举。对此,万樟园林讲究精准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
针对陈菊娥这样老弱病残的“留守部队”, 万樟园林结合其生产、生活习惯,摸索出了一条“临时务工模式”。即农民将荒山租给公司领租金,再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去公司打工赚工资。70岁以下的有劳动能力者可在园区务工。男劳力主要从事栽树及抚育工作;女劳力主要从事育苗除草。男劳力每年可挣3万多元,女劳力每年可挣2万多元。
“我们随时来随时都有事情做,既赚了钱又照顾了孙子,地里的庄稼又没耽误。”陈菊娥对这种务工方式很是满意:“以前我们俩口子一年到头都赚不了一万元钱,现在我一个人一年就能拿一万多元工资。”据悉,万樟园林为1000多名像陈菊娥一样的贫困户提供了务工机会,每年发放的务工工资总额在1500万元以上。
万樟园林制定的精准脱贫计划充分考虑“远近结合”,既要解决当下难题,又要树立长远目标。提供务工机会是“近”,让贫困户拥有自己的产业和致富能力则是“远”。因此,万樟园林投资500万元注册了茶陵县万樟园林苗木种植农民合作社,以农民合作模式引导农民增收。严塘镇艾里村的谭东美就是万樟园林合作社脱贫模式的收益者。
2015年,谭东美以合作社股东的身份加入万樟园林公司,承包了8亩荒山种植紫薇、杜鹃、桂花、金叶女贞等苗木。去年她把出圃的苗木花卉按协议卖给公司,一年纯收入近10万元。
为了帮助有创业需求的贫困户,万樟园林公司不仅无偿为他们提供种籽、农药、化肥,以及产销售服务,对农户种植的苗木花卉包购包销,公司还请林业专业人员为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如今,已有180多个贫困户在万樟园林合作社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产业,合作社苗木花卉面积已发展到10000亩,入社农户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此外,还有近500名贫困户掌握了发展产业的生产技术。
万樟园林通过互助合作社的一小步,推动当地生产经营方式前进了一大步: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村民变工人。如今,已有100多名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自己当上了老板。
公司除了以扶贫扶弱为己任,还热心公益,先后为各地包括园区周边村组修路架桥,帮助曾文亮等20几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以及给大病患者等捐资200多万元。
2016年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采用小额信贷分红和资产置换收益分红的农民增收模式,可带动当地2000左右贫困户脱贫。
补齐短板,林业产业扶贫新样板
生态林业是一个见效慢,投入大的行业,但却是一个能长远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能带动广大农民一起致富的行业。若是没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让抗风险和发展能力本来就很弱的贫困户孤军奋战,到头来辛苦一场还可能挫伤他们脱贫的信心。
因此,支持新型主体带动扶贫对象稳定脱贫,是林业部门精准扶贫的探索。林业部门认为像万樟这种企业,经过市场的捶打,具有敏锐的嗅觉与抗风险意识,必能带领当地贫困百姓少走弯路,早日脱贫。
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万樟园林将产业链上的“短板”变成企业帮扶主要发力点,尝试用市场机制引导贫困群众逐步完善自我造血功能。
思路决定出路。2013年万樟园林在高径村试点村企合作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模式。即在高径村免费提供一部分土地作为公司花卉苗木的展示基地,基地及村庄的一切绿化工程由公司负责、所栽种的苗木归公司所有,广大村民则分享由此带来的生态景观效益。
“我们将村里的生态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段新华说,万樟园林将村里的荒山变成了公园,并在公司带动下,高径村整合村庄资源,发展苗木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村民的人均收入由过去的几千元提高到现在的人均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也由过去的捉襟见肘变成了现在的年收入10多万元。
这一大胆创举,万樟园林一步步兑现了“让荒山变绿、农村变美、农业变强,让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承诺。如今严塘镇9个村68个村民小组通过与万樟合作有了壮大集体经济的产业。严塘镇的村民生活发生了变化:荒山变绿、环境变美、道路变宽、收入增长、生活更加和谐,一副新农村生活面貌已呈现出来。
不仅仅是严塘镇。作为茶陵县“委托帮扶”企业,在帮助马江、湖口、火田、下东等乡镇的脱贫工作中,该公司慷慨解囊,出资近100万,帮助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的农业产业,建立了一支永不撤销的扶贫工作队。